早在月初那幾天,一大票品牌都公布了寄幾的銷量情況。不過,哥看那些東西根本都不帶信的。這不,終于等到了乘聯會公布的銷量:乘用車全年零售累計達2014.6萬輛,同比增長4.4%。作為第三方的統計機構,乘聯會公布的銷量,可以很大程度避免王婆賣瓜的情況。
細心的小伙伴們看到這張圖片,不難發現乘聯會公布的銷量分為批發銷量和零售銷量兩種。所謂批發銷量,就是指汽車廠商賣給經銷商車輛的數量。而零售銷量,則是指實際交付到消費者手里的數量。一般情況下,廠商都會公布批發銷量,一方面是便于統計,另一方面,數據確實好看!但這就有個問題,某些品牌為了銷量數據好看,會各種給經銷商投放新車,也不管經銷商的新車能不能賣出去……所以,這也是哥不信廠商公布銷量的原因。
不過,具體看一下乘聯會公布的各個廠商的零售銷量和批發銷量,哥發現了一個特點:原來今年新車真賣得這么好!具體來看下乘聯會公布的數據,除了個別品牌批發銷量遠大于零售銷量(這里就不點名批評了),基本上大多數品牌的零售銷量和批發銷量都是很接近的嘛,而且像是東風日產、上汽大眾、東風本田、一汽豐田在內的很多品牌都已經實現了零售銷量大于批發銷量。
咱們再看另一組數據,來自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全年庫存預警指數。雖然今年整體的庫存指數都在榮枯線之上,但相比于前兩年的情況好很多嘛。這一點也從側面證明了,現在大多數廠商都不會為了好看的銷量榜單,強行給經銷商投放銷量??梢哉f,現在廠家公布的銷量真的是誠不欺我。那句話咋說來著?中國人不騙中國人!
其實,這篇文章到這里就該結束了,但是,今年銷量榜單里確實有很大的亮點,哥就挑幾個給大家說說吧。
軒逸,連續4年摘得轎車零售榜冠軍
說到轎車,就不得不提軒逸。這家伙從2018年摘得轎車零售榜冠軍以來,已經連續4年霸占轎車零售榜的位置了。哥無論是在大街上,還是打網約車的時候,都能經常遇到軒逸。要知道,網約車和出租車可不一樣。出租車都是公司采購,然后分配給每個司機,選擇什么車是公司說了算的。網約車雖然也有公司配給司機的車輛,但大多數都是個人先購買車輛,然后注冊成網約車司機。這么看來,網約車用戶基本上就等同于真實車主。哥在打車的時候也問過很多車主,為啥會選擇軒逸,大多數得到的回答都是:省油、皮實耐用、維修成本低。
確實,對于消費者來說,可別給我來那么多虛的,省錢才是王道!去年臨近年底的時候,日產還推出了軒逸e-Power,這是一款電驅的燃油車。整車由電力驅動,發動機只是負責發電。這樣一來,發動機就能時刻保持在最佳的工作區間。不同于現在的增程式電動車,軒逸e-POWER電池容量很小,只是一個能量中轉站,起到“削峰填谷”的作用。這樣一來,重量也不是很大,可以進一步的節省燃料消耗。對于消費者來說,省下來的就是賺到的!估計以后,在e-Power的助力下,軒逸的銷量還能繼續節節攀升。
五菱宏光MINIEV,持續高歌猛進
自2020年7月上市以來,五菱宏光MINIEV銷量便開始不斷增長,屢次打破行業紀錄。上市200天的時候,銷量突破20萬輛大關,成為全球微型新能源汽車銷量紀錄創造者。
而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全年,五菱宏光MINIEV以39.54萬輛,同比增長250.7%的成績占據了轎車零售榜的第三名,新能源轎車零售榜榜首。39.54萬輛是啥概念呢?這么說吧,它要保證日均銷量達1080輛才能得到如此的成績。
這個小家伙的成功,很多人都誤以為是便宜。但實際上,便宜的小車有很多很多,包括思皓、海馬在內的很多傳統車企,還有一些老年代步車轉型的企業,都做到了3萬元左右這個區間。但目前成功了的只有五菱宏光MINIEV一款車型。
究其原因,在哥看來,主要是其定位精準。這個小家伙的只有區區120公里,這對于當今這個以超長續航為標準的年代,簡直就是“大逆不道”!不過,五菱對于宏光MINIEV這個小家伙的定位本身就是家庭的第二輛車,甚至第三輛車,主要負責日常短途通勤、購物、接送孩子等。根據他們家的調查,84%的用戶每天實際行駛里程在40公里以內。這么來看,100公里左右的續航里程足以應對日常代步,一天充一次電,或者兩天充一次電,反而沒事兒。如果再增大續航里程,反而會給用戶帶來一種“我今天要不要充電的糾結”。
而且,這個小家伙主要面對的也是二三線城市。在一線城市的大北京,哥確實見過這個小家伙,但見到的并不多。而到了小城鎮里,這貨可是太方便了,隨便找個旮旯就可以停放,并且小巧的車身還可以隨便進出自由市場。定位這么準確,想不火都難??!
比亞迪,找到了自己的歸宿
在這份成績單中,比亞迪的成績同樣非常出色。比亞迪秦登上了新車零售榜的第12名,同比增長率達到了226.8%。而在新能源轎車零售榜的榜單中,比亞迪秦、漢、e2三款車型紛紛上榜,展現出了其在新能源領域的優勢。
由于比亞迪秦擁有燃油版和新能源版,所以需要對比著轎車零售榜和新能源零售榜看。在轎車零售榜中,比亞迪秦的銷量是18.89萬輛,而在新能源零售榜中,比亞迪秦的銷量則是18.72萬輛。通過簡單的加減法,就可以得出結論:燃油版的秦在去年一整年也就賣出了1000多輛。
不過,在哥看來,這也是比亞迪希望看到的結果。畢竟比亞迪可是一個造電池出身的品牌。有“野史”記載,當年王傳福準備進軍汽車領域的時候,很多股東都是不同意的,認為汽車和電池沒啥關系,為啥要轉型?當時王傳福說的是:我要做的是逐漸走向電動汽車,并通過電動汽車不斷發展電池事業。
如果看電池裝機量的話,比亞迪做到了!其在去年一整年全球電池裝機量達到了37.921吉瓦時。雖然部分其他品牌仍尚未公布全年的全球電池裝機量,但從比亞迪歷年的成績推斷,今年很有可能依舊排在電池行業的前列。咋說呢,如果“野史”可以被考證的話,比亞迪算確實是找到了自己的歸宿。
好嘞,由于時間的關系,今天就跟大家講這么多,之后哥還會繼續帶大家看看2021年除轎車外,其它車型零售銷量的情況。